跳转至

CF35E 复盘

题意ψ(`∇´)ψ

给出 \(n\) 个底边在 \(x\) 轴上的矩形,求外面的轮廓线顶点。

\(1\le n \le 10^5\),输入以 \(h_i, l_i, r_i\) 的方式给出,表示有一个覆盖 \(x \in [l_i, r_i]\) 的高为 \(h_i\) 的矩形。

题解ψ(`∇´)ψ

首先考虑离散化然后直接一个扫描线扫过去(从左到右)。

然后注意到拐点只会在整体最大高度变化的时候出现。

所以我们考虑直接维护一下扫描线上的 \(y\) 的最大值,记 \(maxy\) 表示线段树上一个节点内被覆盖到的最高 \(y\) 值,记 \(cnt\) 表示线段树上的节点自身被覆盖的次数,记 \(len\) 表示这个节点维护的段内总共被覆盖的长度(记录这个是为了判断是否能更新 \(maxy\)

令第 \(i\) 段为 \([raw(i), raw(i + 1)]\),令线段树上的 \([l, r]\) 维护第 \(l \sim r\) 段。

修改的时候注意,如果对于扫描线上的 \([l, r]\),操作时应当修改线段树上的 \([val(l), val(r) - 1]\)

因为我们维护的是一个段,维护点是没有意义的。

这里的 Pushup 方式和主流不太一样,在 Change 到一个节点的时候仍然需要做类似 Pushup 的处理,这样可以省去 Pushdown。

具体来说,对于 Pushup,如果当前节点的 \(cnt > 0\),那么令 \(len = raw(r + 1) - raw(l)\) 并令 \(maxy = raw(r + 1)\),否则考虑从儿子节点更新 \(len\),如果更新完之后 \(len > 0\),再从子树更新 \(maxy\)

然后在修改的时候也要直接处理更改,方式类似,只不过在处理 \(cnt = 0\) 的情况的时候,需要先判是否为叶子节点(不然要额外再开空间),然后再从子树上传信息,这里就算修改了 \(cnt\),还是需要考虑用儿子节点信息更新 \(maxy\),不然没法处理有多个矩形的更改堆在一起的情况(有可能当前节点直接被覆盖的次数为零了,但是儿子节点并没有)。

那么每次更新完我们只需要询线段树树根的 \(maxy\) 即可,并和修改前的 \(maxy^{\prime}\) 比较,如果发生改变,就直接把 \((x, maxy), (x, maxy^{\prime})\) 扔进 Vector 就行。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因为这个做法是在每次 Query 之后直接比对并更新答案,所以如果在一个 \(x\) 上有多个更改要处理,需要一口气全部处理完再更新,否则会多出来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顶点。

最后空间记得开够,不然会 RE on #22.

Code - 保留注释版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 author : black_trees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dio>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utility>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endl '\n'
//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i64 = long long;

const int si = 1e5 + 10;

int n, m; // m 是离散化之后的值域上界(1~m).
std::vector<int> v;
int raw[si * 3];
int val(int x) { return lower_bound(v.begin(), v.end(), x) - v.begin(); }

struct Tuple {
    int l, r, k;
    void trans() {
        int vl = val(l), vr = val(r), vk = val(k);
        raw[vl] = l, raw[vr] = r, raw[vk] = k, l = vl, r = vr, k = vk;
    } 
    bool operator < (const Tuple &b) const {
        if(l == b.l) return r > b.r;  // 这里是一开始的想法,后面用同时计算解决了。
        return l < b.l;
    }
} a[si], b[si << 1]; // 这里是同时存输入的信息和三元组信息的

// how to maintain maxy??
class SegTree {
    private:
        struct Node {
            int l, r;
            int cnt, len, mxy;
            int Len() { return raw[r + 1] - raw[l]; } 
        } t[si * 11]; // 可能要开大一点,因为值域?
        inline void pushup(int p) {
            if(t[p].cnt > 0) t[p].len = t[p].Len(), t[p].mxy = raw[t[p].r + 1];
            else {  
                t[p].len = t[p << 1].len + t[p << 1 | 1].len;
                if(t[p].len > 0) t[p].mxy = max(t[p << 1].mxy, t[p << 1 | 1].mxy);
                else t[p].mxy = 0;
            }
        }
    public:
        void build(int p, int l, int r) {
            t[p].l = l, t[p].r = r, t[p].mxy = t[p].len = t[p].cnt = 0;
// if(abs(l) > 1e9 || abs(r) > 1e9) exit(2);
// if(p > 8e5 + 80) exit(p);
            if(l == r) return;
            int mid = (l + r) >> 1;
            build(p << 1, l, mid), build(p << 1 | 1, mid + 1, r);
        }
        void change(int p, int l, int r, int v) {
            int nl = t[p].l, nr = t[p].r;
            if(l <= nl && nr <= r) {
                t[p].cnt += v;
                if(t[p].cnt > 0) t[p].len = t[p].Len(), t[p].mxy = raw[t[p].r + 1];
                else {
                    if(nl == nr) t[p].len = 0, t[p].mxy = 0;
                    else {
                        t[p].len = t[p << 1].len + t[p << 1 | 1].len;
                        if(t[p].len > 0) t[p].mxy = max(t[p << 1].mxy, t[p << 1 | 1].mxy);
                        else t[p].mxy = 0;
                    }
                }
                return;
            }
            int mid = (nl + nr) >> 1;
            if(l <= mid) change(p << 1, l, r, v);
            if(r > mid) change(p << 1 | 1, l, r, v);
            pushup(p);
        }
        int Query_global() { return t[1].mxy; } 
} tr; 

std::vector<std::pair<int, int> > ans;

signed main() {

    freopen("input.txt", "r", stdin);
    freopen("output.txt", "w", stdout);

    cin.tie(0) -> sync_with_stdio(false);
    cin.exceptions(cin.failbit | cin.badbit);

    cin >> n, v.push_back(0);
    for(int i = 1; i <= n; ++i) {
        cin >> a[i].k >> a[i].l >> a[i].r;
        v.push_back(a[i].k), v.push_back(a[i].l), v.push_back(a[i].r);
    }
    sort(v.begin(), v.end()); v.erase(unique(v.begin(), v.end()), v.end());
    for(int i = 1; i <= n; ++i) a[i].trans();
    tr.build(1, 1, (int)v.size() + 1);

    for(int i = 1; i <= n; ++i) {
        b[i] = (Tuple){a[i].l, a[i].k, 1};
        b[i + n] = (Tuple){a[i].r, a[i].k, -1};
    }
    sort(b + 1, b + 1 + n + n);

/*
// for(int i = 1; i <= n + n; ++i)
// cout << i << " -> " << raw[b[i].l] << " " << raw[b[i].r] << " " << b[i].k << endl;
// cout << "====" << endl;
    int nowy = 0;
    for(int i = 1; i <= n + n; ++i) {
        int x = raw[b[i].l], l = val(0), r = b[i].r, v = b[i].k;
// cout << i << " -> " << l << " " << r << " " << v << endl;
        tr.change(1, l, r - 1, v);
        int nmxy = tr.Query_global();
// cout << i << " -> " << nowy << " " << nmxy << endl;
        if(nmxy != nowy) {
            ans.push_back(make_pair(x, nowy));
            ans.push_back(make_pair(x, nmxy));
            nowy = nmxy;
        }
    } // sweeping line
*/
    int nowy = 0;   
    for(int i = 1; i <= n + n; ) {
        int x = raw[b[i].l];
        int l, r, v;
        while(true) {
            l = val(0), r = b[i].r, v = b[i].k;
            tr.change(1, l, r - 1, v);
            if(raw[b[i + 1].l] != x) break;
            i++;
        }
        int nmxy = tr.Query_global();   
        if(nmxy != nowy) {
            ans.push_back(make_pair(x, nowy));
            ans.push_back(make_pair(x, nmxy));
            nowy = nmxy;
        }
        i++;
    }

    // ans.erase(unique(ans.begin(), ans.end()), ans.end());
    cout << ans.size() << endl;
    for(auto [x, y] : ans) cout << x << " " << y << endl;

    // 第 i 段是 [raw(i), raw(i + 1)]
    // 所以如果加入了一个元组 (x, l, r, +-1);(存的 val)
    // 修改是 change(l, r - 1)。

    // 现在的问题出在处理信息的地方,而且肯定不是赋值的错误,应该是某个顺序错了或者覆盖了不应该覆盖的值。
    // 好,现在处理信息没有问题了,现在要做的应该是考虑怎么处理那个重合的地方。
    // 能不能考虑把同一个 $x$ 位置的元组全部同时做更改?应该可以,明天来改, 11点了,先睡觉。
    // 确实可以,但是现在问题是一直 Re22,cf 说 line 54 RE,我没看出来啊,数组也开够了?
    // 突然想起可能是 p RE了,用 exit 试一试。
    // 我草,真的是,改了下就过了。
    // 感觉这个是非常 Educational的,特别是思考和调试过程。
    return 0;
}

// done:
    // 好像这个 maxy 维护之后单调不降了?
    // 搓一个数据试试,果然单调不降了,可能要改改 maxy 的维护?
    // 是不是因为 cnt = 0 或者 len = 0 之后 maxy 没有强制传递上去?
    // 确实,改了一下 maxy 的 update 方式就行了。

// 先要离散化,对于每个输入先转化成两个三元组,然后把三元组直接存起来
// 这个时候不着急排序,先输入完,然后把每一个数字都扔进vector里面离散化。
// 记 val(i) 表示 i 离散后的结果,raw(i) 表示 i 离散前的结果。
// 哎哎,反正 2e5 个三元组,多几个 log 也没有关系,raw 直接记录,val 直接每次 log 二分一下就行。
// 实现方便可以在三元组的结构体里面直接用一个成员函数来把 raw -> val.
// 这是离散化的部分。
//

调试复盘ψ(`∇´)ψ

Debug 这个题的过程感觉很有必要记下来,我之前几乎没有怎么这样用心的思考调试过,可能也是水平涨不上去的原因吧。

首先我认为如果一个地方有重复的,计算时可能会出问题,所以写了一个 cmp。

然后理了一遍思路写出了代码,过不了 sample1,看了一下 output。

发现是少了一些顶点没有输出,观察输出了的点发现一个规律,似乎当 \(h = 4\) 出现之后,就算它被删掉了,\(h = 2\) 还是不会被计算,直接被 ignore 了。

我猜是 \(maxy\) 没能在 \(-v\) 之后更新成功,于是定位到 maxy 的更新那个地方,发现 cnt, len 这两个东西就是和扫描线模板一样的,不会有问题,所以就更确定 maxy 出事情了。

然后思考了一下原因,发现是没有按 len 更新,于是重构写出代码,在 \(cnt = 0\) 的时候多加了特判,先判 \(len\) 再考虑是否需要从儿子节点的 maxy 上传信息。

此时过了 sample1,但是输出顺序有问题,思考了一下应该是要加一个特判?

但是输出此时并没有变化,放下这个休息了一会,回来发现我之前的代码有个 sort(ans.begin(), ans.end()),赶紧删掉了,然后发现其实不需要特判,然后就过了 sample1。

但是 Wa on 2,发现好像还有点问题,具体是啥我忘记了,反正改了一下过了 2,Wa on 3.

上 cf 翻出 #3 的数据,手元画图,对比了一下 output 和 forward,发现是在有多个处理重合的时候没有弄好,之前有的 data 这里并没有删,被 ignore 掉换成了在这里新更新的一个 data。

于是猜测又是 maxy 出问题了,思考了一会发现确实,change 完了也是需要考虑从儿子更新的,不然之前的信息可能就传不上来。

然后过了 #21, RE on #22,发现可能是数组没开够,开了之后顺手开了 long long,但是没用。

看 CF 一直给我提示 line 54 out of bounds,不懂,于是用类似 assert 的方式判了一下 l, r。

但是没用啊。

突然思考到可能 \(p\) 会越界,exit(p) 发现 p > si * 8 了,于是开大,但是 MLE on 1,关掉 long long 就过了。

debug 过程全部录了屏的,在 bilibili 上面:


最后更新: May 9, 2023